团队首席
魏兴华,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要从事水稻种质资源鉴定与创新研究。
团队定位
聚焦水稻种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建立基于数据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种质创制平台,精准、高效创制水稻新种质,力争在有重要应用价值育种材料创制、突破性品种选育、全基因组选择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显著成绩。
代表性研究成果
1、水稻品种分子鉴定技术与应用
针对我国水稻新品种同质化严重、品种多乱杂而品种“鉴定难、标准缺”的突出问题,项目根据水稻品种鉴定的原理和方法,集成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品种资源学等学科的技术和研究方法,开展了基于 DNA 分子标记的水稻品种鉴定技术研究,创建出水稻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图谱,研发出新颖分子标记,建立了以分子标记为技术依据的水稻品种快速鉴定方法并应用于品种管理,发表论文 16 篇,获发明专利 3 件,制订并颁布国家行业标准 2 件,培训技术骨干 1200 余人次,支撑品种侵权案裁决 26 件,为品种权益人挽回经济损失2800余 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极其显著。
2、遗传研究揭示了我国水稻主栽品种的演化规律
通过重测序技术,首次构建了我国水稻主栽品种高密度基因组变异图谱,系统研究了地方种和国外种质对我国常规稻主栽品种演化的贡献,以及主栽品种在遗传改良中的变化规律,并探索主栽品种区别于小面积推广品种的潜在原因,对于指导我国未来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发表于2022年《New Phytologist》第236期。
发现:
籼稻主栽品种形成受到地方种的贡献;粳稻主栽品种中,早粳和中粳主要受到国外种质的贡献,晚粳主要受到地方种的贡献。
随育种进程,籼稻受到地方种的渗入减少,受到引进种的渗入增加;早粳和中粳受到引进种质的渗入减少,晚粳受到引进种质的渗入增加。
明确了在籼稻和粳稻主栽品种遗传改良中与产量、胁迫、植株形态等相关的受选择基因,并发现大部分与产量和植株形态相关的基因在粳稻育种中尚未被应用。
3、水稻籼粳交新品种“嘉禾优116”
嘉禾优116是三亚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和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选育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202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23015)。
该品种茎秆粗壮,穗大粒长,结实率高,两年区试平均产量652.1公斤,比对照“甬优1540”增产3.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93.0公斤,比对照增产1.8%,抗稻瘟病,品质达食用稻优质三级米标准,是优质型高产杂交稻品种。
4、金黄色颖壳水稻新种质的创制
中凡1S是三亚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共同创制的两系不育系新种质,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金黄色颖壳性状精准导入两系不育系实现的;该种质在杂交稻制种中应用,可以实现混播混收,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种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