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人才队伍» 创新团队

大豆南繁育种技术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25-08-27 访问量 :
字体

     首席专家

韩天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农业农村部大豆专家指导组顾问,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任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和产业技术研发工作,选育大豆新品种44个,获得发明专利38项;发表论文270余篇(其中SCI收录11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7部;主笔编写国家和行业标准5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等科技奖励及“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等荣誉称号。


团队简介

现有团队成员22人。其中,固定成员5人,含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4人;流动人员17人,包括高级访问学者1人,在站博士后1人,在学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9人,科研助理5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参加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等课题。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团队联袂建设,累计审定大豆新品种81个(其中国审27个),累计推广面积超亿亩。


团队定位

紧密围绕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和“南繁”向“南育”转型升级目标,依托三亚天然大温室的气候条件,开展大豆工程化周年杂交育种体系构建,解决大豆杂交难,育种规模小、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等重大问题。同时,完善大豆快速加代和基因型选择技术,缩短大豆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选育适合三大产区的大豆新品种。同步研发菜用大豆和饲用大豆配套栽培技术,为海南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代表性科研成果

  • 证实长童期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该位点J存在于Chr04:4036172-4909316区间。

  • 鉴定出长童期亲本中具有J单碱基缺失、导致功能丧失的等位基因GmELF3(Glyma.04G050200)。

  • J的过表达补偿了华夏3号的长童期性状,确定J是促进开花的显性功能等位基因,而j是功能丧失、延迟开花的隐性等位基因。

  • J的克隆和功能解析揭示了热带大豆适应短日高温环境的分子机制,将为中高纬度地区的优良大豆品种改造成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材料提供了关键基因资源和可靠技术途径。

图片1.png

大豆适应热带地区的分子遗传基础

A Single Nucleotide Deletion in J Encoding GmELF3 Confers Long Juvenility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daption of Tropic Soybean;(Yue  et al., Mol. Plant,  2017)


  • 在三亚天然大温室条件下,通过光照控制调节大豆亲本花期,构建周年杂交平台。

  • 完善大豆花粉保存技术,促成异源种质融合,拓宽品种遗传基础。

  • 黄淮海异地繁种和三亚冬季南繁结合,实现一年四次加代,缩短育种周期。

  •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海南进行关键性状选择,加快后代纯合速度。


图片2.png

南繁南育结合的大豆周年杂交及快速育种技术体系

 (韩天富等, 一种在热带地区进行大豆杂交的方法, ZL201310182964.8; 房裕东等, 一种缩短大豆生长周期的方法, ZL201810816698.2; 张勇等, 作物学报, 2014; Fang et al., Front. Plant Sci., 2021; Jia et al., Front. Plant Sci., 2022)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生物育种创新团队 下一篇:玉米抗逆与养分高效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