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专家
刘方,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棉花种质资源考察、收集、鉴定、评价、研究与利用工作。建立了国家种质资源野生棉圃,保存了超过80%可收集棉种,挖掘抗旱、耐盐、抗冷、抗病等相关基因20余个。在国际知名期刊PNAS等杂志发表论文110余篇,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 。
团队简介
团队具有高层次人才6人,其中中原学者1人、国家优青1人。团队成员长期致力于棉花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围绕棉花产业需求,收集棉花及其野生近缘种种质资源,广泛开展棉花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种质创新利用工作。团队依托国家棉花中期库、国家棉花野生棉圃等平台,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面上和青年项目多项,在Nature Genetics、Molecular plant、PNAS 等国际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培育棉花新品种3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10余项。
团队定位
对国内外棉属种质资源、棉属近缘植物、自然突变材料和遗传学材料进行广泛调查、系统收集、安全保存、精准鉴定评价;对棉属进化及驯化规律进行深入理论研究,挖掘抗逆、优质、高产等优异基因源,利用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基因工程等手段创制新种质材料,促进棉属及其近缘植物资源创新及产业应用研究。
代表性科研成果

揭示棉属物种分化的基因组学特征,为物种适应性分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新思路
(Plant communications, 2023)

系统阐述了棉属四倍体棉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发掘了2个重要抗逆性状候选基因,为棉花新品种选育提供基因资源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22)

发现陆地棉和亚洲棉中与纤维品质、黄萎病等密切相关的新位点,为深入理解陆地棉和亚洲棉的适应性演化以及提升新品种纤维品质和抗病性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Nature Genetics, 2018a,2018b, 2021)

系统揭示染色体结构变异扮演远端沉默子调控棉花株高的新机制,为阐明棉花理想株型育种提供了新思路( Molecular Plant,2024)